2019 年報及 2020Q1 一季報回顧:板塊業績分化,龍頭效應顯現
電氣設備板塊較 2018 年經營狀況企穩回升,業績大幅改善。2019 年營業收入合計9910 億元,同比增長 13.3%;歸母凈利潤合計 396 億元,同比增長 61.6%。2018 年歸母凈利潤處于 2014 年以來的低點,2019 年行業逐漸復蘇,歸母凈利潤開始回升,但仍未達恢復至 2017 年的水平。2020Q1 營業收入合計 1688 億元,同比下降 8.9%。2020Q1 歸母凈利潤合計 86 億元,同比下降 0.4%。受疫情沖擊,2020Q1 營業收入下降,歸母凈利潤基本持平,板塊整體營業狀況未出現明顯下滑,仍處于可接受范圍內。
細分板塊來看,2019 年光伏、動力電池業績居前:
(1)2019 年,收入增速居前五的細分板塊為:光伏、光伏設備、風電、動力電池、工控自動化;
(2)2019 年,歸母利潤增速居前五的細分板塊為:光伏、隔膜、動力電池、光伏設備、特高壓。
(3)2020 年一季度,收入增速居前五的細分板塊為:光伏、光伏設備、工控自動化、風電、特高壓;
(4)2020 年一季度,歸母利潤增速居前五的細分板塊為:風電、光伏、工控自動化、動力電池、光伏設備、特高壓。
2019 年動力電池裝機量保持增長態勢。2019 年受補貼政策退出影響,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出現首次下滑,同比-3.5%,其中乘用車/客車/專用車產量同比分別為+1.8%/ -19.6%/ -37.0%。中游動力電池行業消化部分壓力,2019 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仍保持增長態勢,同比+8.8%。
疫情沖擊導致 2020Q1 新能源汽車產量及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下滑超 50.0%。2020年受新冠疫情沖擊,新能源汽車產量與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分別-57.4%/ -53.8%。隨著國內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,3 月份疫情預期已基本修復,新能源汽車產量環比+331.0%,動力電池裝機量環比+360.0%。隨著 2020 年補貼新政的逐步落地,未來三年政策環境偏好,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迎來向上發展的趨勢。
2019 年動力電池、隔膜、負極板塊業績增速可觀。2019 年業績分板塊來看,營收方面,除正極小幅下滑外,其他板塊營收增速皆為正,其中動力電池、隔膜、負極營收同比增速居前。歸母凈利潤方面,電解液、正極同比跌幅較大,隔膜與動力電池保持正增長,同比+28.4%/ 28.1%;行業中壁壘高環節的盈利在低谷期得到比較好的保障。經營性凈現金流方面,正極、鋰電設備、負極、動力電池、隔膜環節都有較大改善,同比分別+298.2%/ +245.9%/ +119.6%/ + 90.6%/ 88.7%。
2020Q1 受疫情影響,各板塊業績同比均下跌。營收方面,同比跌幅較小的板塊為隔膜、鋰電設備、動力電池,同比分別為-3.7%/ -4.0%/ -7.7%。歸母凈利潤方面,正極、負極同比跌幅較大,同比-106.2%/ -89.5%。經營性凈現金流方面,隔膜、負極、正極環節有較大改善,同比分別+151.9%/ +118.2%/ +51.5%,動力電池、鋰電設備經營性凈現金流同比-139.9%/ -407.9%。
2019 年營收恢復高速增長,2020Q1 隨疫情下行,凈利潤與營收趨勢高度一致。我們追蹤了隆基股份等 13 個光伏上市公司,2019 年實現營收共 1966.8 億元,同比增長了 46.9%,遠超 2018 年 9.5%,是近三年來增速的最高值。2019 年國內光伏補貼政策推出時間較晚,使得國內光伏裝機量同比下滑 32.3%,而海外光伏受益組件價格下滑,裝機量大幅增長 47.5%。2020 年一季度主要受國內疫情影響,特別是 2 月份受疫情防控需要國內相關企業開工率較低。2020 年 Q1 光伏板塊營收同比增長 37.3%,歸母利潤同比增長 40.2%。我們預計 2020 年國內裝機有望恢復性增長,行業裝機規模在 35.8-48.9GW,行業有望自二季度起裝機節奏加速。行業各個環節龍頭公司資金、技術及盈利優勢進一步凸顯,產能持續擴張,未來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。